乙巳年,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说,金不及就会导致肺系疾病大爆发,所以2025年,注定就是一个肺系疾病大爆发的年份。
从2019年开始,己亥年,庚子年,辛丑年,壬寅年,癸卯年,寒湿之气比较旺,受伤害的是火,新冠之后很多人存在心悸、心慌、抑郁症等问题。
长新冠则是感冒了就很久时间不痊愈,这类疾病很消耗精气神,甚至久而久之导致严重的损耗,对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,会加重慢性疾病,导致急危重症。
乙巳年之后的几年火会旺,对肺的损伤是很厉害的,未来的几年都是肺系疾病的爆发年份,对于很多金不及体质的人来说,未来几年是非常难受的年份。
出现肺部疾病,一般都是金不及的患者,或者说木火之气太旺的患者,这三类体质的患者,会出现咳嗽、哮喘、肺炎等,对于呼吸系统较为脆弱的人群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展开剩余94%九、顺四时之度民不有疾
金不及,一般来说都是春夏出生的人,或者是夏季出生的,春季出生的人有可能是金不及患者,也有可能是木太过患者,夏季出生的有可能是金不及患者,也有可能是火太过患者。
逢5年出生,天干是乙年,如1965年出生人,金运不及,最弱的臟是肺,次弱心,再次肝, 火气流行,肺金受克,要注意心肺,呼吸系统疾病。
对于金不及患者的特点,他们普遍来说容易得气喘、咳嗽、皮肤粗糙或者经常感冒等。
有明显的皮肤疾病(比如湿疹),过敏性疾病,鼻炎,皮炎等毛病。
还有的会出现脾胃问题,即肠胃疾病常犯,特别是大肠的疾病,所以痔疮呀,肠炎呀,这类疾病多发。
再有就是火太过体质的患者,一般来说是脸部长痘痘,或者平时容易犯疮疡类的疾病。
学习五运六气,就是要顺四时之度,顺应天时地利,方可获得健康。
熊春锦先生诗云:“四季推运周期律,度数不违合天人。法地正善治心身,淫气六邪不可侵。以德修身运五行,治己事天必康宁。”
2025 年乙巳年,由于五运六气的特点,不同体质的人在疾病的易感性和表现上会有所不同。
对于呼吸系统较为脆弱的人,在金运不及的年份,要特别注意肺部的调养。
开展道德经典的诵读,人法地要勤练习,多练习太极修身,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跑步、游泳等,增强体质。
道生德养五数运,天德地炁造化成。
1.德慧智经典诵读
德慧智经典诵读是中华德慧智教育的基本理念。
它以“教人修德,以德养慧;慧智双运,培贤育圣”为教学目的,理法兼备,自成系统。
德慧智经典教育的核心方法,是图文内观诵读,遵从古代慧性教育中“文言绝句”的行文方式,内观字形、内观文理、内观图像,同步用音进行内证的一种技术方法和教育方法。
多年的教学实践反馈和测评表明,凡学前期和学校期系统进行过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孩子,都会明显产生五大综合效应:即德效应、慧效应、智效应、康效应、美效应。
康效应就是指经典诵读有益身体健康,弥补五德能量缺失,增强肌体免疫力。
比如我们诵读《德篇》第一章《论德》我们可以试一试:
关注一下仁德、肝臟,“上仁为之,而无以为也”,把里肝臟面扫一扫,我们的仁德缺乏,肝里面的能量是阴木,所以用这个诵读中的仁德能量去置换,清扫其中的阴木;
“上义为之,而有以为也”,同样地将肺里面的阴金加以清理;
“上礼为之,而莫之应也”,把心里面的阴火加以清理,别老是想着如何吸取能量,房子不打扫干净,能量进不来!
“上礼为之,而莫之应也,则攘臂而乃之”,内经图里面的那个小人,举着两个手臂呼天呛地,呼啊唤啊!
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啊?
我们的心神,是不是也在里面震荡着双臂大声疾呼呀?
赶快修仁义礼三德啊!这个三角平台,这个基础不能丢!
再滑下去就不得了了,身体将会垮掉了!
是不是这样?我们助他一臂之力嘛!
这样的忏悔,这样的分析,这样知不是,知自己的非,来认识自己五德的缺如状态。
(图片来自道医修身学视频)
然后,再“故失道而后德”,“失德而后仁”,再来检查一下,不就自动调节补充上来了吗?
这个“失德而后仁”,再次关注到了肝臟;
“失仁而后义”再次关注到了我们肺中的义德;
“失义而后礼”,再次关注了心,这个心,心中生火,火能生土;
“忠信之泊也”,同时关注信德,如果不关注,那当然就“乱之首也”。
诵读到后面以后,如何矫正我们的离道失德,改变我们离道失德的状态,“前识者,道之华也,而愚之首也”,我们到底是愿意做个愚夫?
还是愿意做一个智者呢?道助贤良啊!要做贤人,不要做愚人嘛!
所以,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,自己是巾帼豪杰,那就要居其厚嘛!
“是以大丈夫居其厚,而不居其泊”嘛!“居其实,而不居其华”呀!
就是要踩在信土的厚实土壤上去将这些德性都补齐,对应到我们的内环境的具体臟腑之中,进行求证,进行诵读。
2.太极修身
《太极修身》,是熊春锦先生法地修身传世著作。
太极修身,理法兼备,层次分明,共分九式,动静相乘,循序渐进,通过凿户牖、开窍穴、通经脉、清病浊、补能量、建仓库、贯三才等立体修持,逐步完成“动以练形”、“练形化气”、“练气化神”的修身次第,流传久远,功效卓著。
本方法,以老子“上善治水”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、太极弦波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,以德为体,以法为用,性命同步修持;
紧扣修真生理学“天德养神,地气养形”的原理,牢牢抓住脊髓系统是生命的天河,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,骶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北海,牵一发而动全身,以太极弦文为用,演绎生命韵动奥秘。
其功效,可以增强精神性体系统的活力,修补肉身命体系统的缺损,奠定坚实的体内能量库储,延缓先天肾气的损耗,进而实现修爻补漏、穴开脉通、祛病养生、库储充盈、上善治水、肾水提升、天河水清、开慧益智、延年益寿等效用。
3.内推五行
当我们诵读经典、太极修身等完成以后,能量都启动了,都调动了,怎么样去培补弱一些的臟器呢?
在这里,告诉大家一个密诀方法。请您内推五行!
这个内推五行很重要!她就是道的一种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啊!
把这个方法结合上去,别忘了!一定要从双肾推到膀胱,然后从膀胱推到肝臟。
将这个智德推到仁德,仁德推到火德,火德推到信德土,再推到金德义,然后,再又归到我们的智德先天肾炁之臟腑,推他个三到九次或更多。
充分地去实践《德道经》告诉我们的人天的大秘密:“损有余而补不足”。
(图片来自《太极修身》+编辑)
同时,我们平时要注意,去发扬我们五德当中的长处,使她更加地发扬光大。
我们的仁德比较强就注意多去行仁爱、仁慈的善行,关爱身内的众生、身边的众生和所有自己缘法所致、能用到的众生。
你的义德比较强,也同样地去发扬她,那么再加上诵读《德道经》能量的配合,我们身场、体场的打开,路径的疏通,能量源源不绝地摄入体内,那么五德怎么不容易及时地补起来呢?!
应该说,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完整的培补过程,将我们体内的五德不足,通过这些幾学的方法,将她尽快地补充起来。
当然我们的注意力,不要单纯迷恋于这个能量的摄取,关键是要打造好我们的心身,就是道德的容器,这是关键!这是前提!
这个桶里面如果装得乱七八糟的、塞得满满的,好的能量根本不可能进来,装不进去。
首先要把卫生做好,把这个脏桶里面的垃圾都要清理出去,洗干净,这样才能盛装甘洌的清泉嘛!
所以主次要分明,既有系统论,也有具体的方法论,要把她整体地把握住。
完整地结合到我们的身心内环境当中,去进行全面的道德修养实践。
正确地去解读经典,从经典当中吸取有益于我们形成道德人格、道德品格这个丰富的营养,使他们帮助我们完成道德人格的升华,伴随我们实践道德的人生之路。
4.做好日常养生
通过对五运六气的观察和分析,在预防方面,可以根据五运六气的特点调整生活方式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合理饮食,适量运动,充足睡眠。
例如,上半年气候温和多风,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,避免风邪入侵。
同时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,因为肝气失调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。
下半年气候偏热,湿热交织,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不洁食物,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。
在饮食上,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,如雪梨、银耳等。
雪梨具有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的功效,银耳则能滋阴润肺、养胃生津。研究表明,经常食用雪梨和银耳的人群,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不食用的人群。
饮食上,要根据五运六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,避免食用过于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的食物。
(图片来自道医修身学视频)
对于体质偏寒、容易怕冷的人,在上半年厥阴风木司天时,要注意保暖,避免风邪入侵。同时,可以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,如桂圆等。
对于体质偏热、容易上火的人,在下半年少阳相火在泉时,应更加注意清热降火。可以适当饮用菊花茶、金银花茶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茶饮。
据统计,菊花茶对于缓解眼睛干涩、红肿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。
还可以采用一些中医传统的预防方法,如艾灸、拔罐等。
艾灸具有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的作用,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。
拔罐则能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,对于缓解肌肉酸痛、关节疼痛等有一定的效果。
可以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,采用中药、针灸、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法。
当然,还有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医中药的调理。
十、运气致病之治
1.运气方
陈无择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遇六乙年,从革之纪,岁金不及,炎火盛行,民病肩背瞀重,鼽嚏,血便注下。为水所复,则反头脑户痛,延及囟顶,发热口疮,心痛。
主方紫菀汤:紫菀、白芍、人参、黄芪、杏仁、地骨皮、桑白皮、甘草各一钱, 生姜三片, 大枣两枚。
方中紫菀苦温,下气和血,寒热咸治。
桑皮甘寒,补血益气,吐血所需。
而尤赖人参、黄芪固无形之气,即以摄走泄之阴也。
气交之火必潜伏金中,地骨皮甘平微苦,能泻肺中伏火,止其血之沸腾。
又肺苦气上逆,泄之以杏仁之苦。肺欲收,敛之以白芍之酸,合之甘草补土生金,姜、枣调和营卫,缓诸药于至高之分,而参、芪得收指臂之功。
为水所复,不用别药,盖补土可以生金,而实土即以御水也。
紫菀汤针对金运不足,综合寒热时气,立足太阴,放眼阳明,扶土助金,兼以清火抵水为法。
其方意:方用紫菀降气和血,杏仁泄肺之逆气,地骨皮、桑白皮清泻肺火,参、芪固肺脾之气兼以摄阴,白芍酸收敛肺气而补肺,用甘草泻心火而除烦,与姜枣同具和气,亦助益脾气。
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而人身各处都是以气血为本, 肺金得气血则能发挥其肃降宣发之能;脾胃得气血则成运化之功;心脑得气血之充, 则神清气爽;肾水得气血之滋, 则坎阳振奋, 阴邪不泛;同时,姜、草、枣合用亦有培土生金之意。
该方从肺金之位入手,立足于气血,运化中央脾土,开动太阴升降之机,同时增强收敛之力,以达泻火祛邪、扶正御寒之功。
2.司天方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有云: “厥阴司天,其化以风。”人体在此气候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、病理变化。
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·六气时行民病证治》有云“巳亥之岁,厥阴司天,少阳在泉。气化运行后天,民病中热,而反右胁下寒,耳鸣,掉眩,燥湿相胜,黄疸、浮肿、时作温厉,宜敷和汤。”
敷和汤收录在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的《三因方》中,是基于《黄帝内经》的运气理论和五行生克规律应运而生。
“敷和”出自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有云: “愿闻平气何如而名……木曰敷和……”即指木的平气,由方名可知本方是为求得肝木得平,为厥阴风木司天、少阳相火时气而设。
(图片来自《道医修身学》公众号)
敷和汤处方:半夏(汤洗)半两,枣子半两,五味子半两,枳实(麸炒)半两,茯苓半两,诃子(炮,去核)半两,干姜(炮)半两,橘皮半两,甘草(炙)半两。
每服4钱,水1盏半,煎7分,去滓,食前服。
自大寒至春分,加牛蒡子1分;自春分至小满,加麦门冬(去心)、山药各1分;自小满至大暑,加紫菀1分;自大暑至秋分,加泽泻、山栀仁各1分;自秋分直至大寒,并依正方。
清代缪问释方曰:“风木主岁,经谓热病行于下,风病行于上,风燥胜复形于中,湿化乃行。治宜辛以调其上,咸以调其下。盖辛从金化能制厥阴,咸从水化能平相火。揆厥病机,或为寒,或为热,或为温疠,病非一端,气原庞杂,用药非具卓识,又何从而措手哉?
此方配合气味尤妙,论其气则寒热兼施,论其味则辛酸成合用,有补虚,有泻实,其大要不过泻火平木而已。
半夏辛能润下,合茯苓之淡渗,祛湿除黄。
枣仁生用,能泻相火。甘草炙用,能缓厥阴。
<别录>载五味子除热有专功,防风在上以甘酸泄之,而火在下以咸温制之也。
再加炮姜以温上年未退之寒,枳实以泄本年中之湿。青皮、诃子,协大枣醒胃悦脾,无邪不治矣。
初之气,加牛蒡之辛平,导炮姜之辛温以散寒。(注:大寒至春分前,阳明燥金加厥阴风木,民病寒于右胁下,主气、司天均为厥阴风木,风木较盛,加牛蒡子,疏风散热,力兼制约司天的厥阴风木与在泉的少阳相火。)
二之气,病反中热,加麦冬以清金,山药以益土。(注:春分至立夏前,客气为太阳寒水,主气为少阴君火,火气始盛,如果表现为热中,也就是生内火了,因君火刚刚生发,不宜攻伐,加麦冬(去心)、山药,滋润而清心。)
三之气,木邪内肆,加紫菀佐金平木。(注:小满至大暑前,客气为司天的厥阴风木,主气为少阳相火,风火相扇,人们容易患迎风流泪、耳鸣、眩晕。加一分紫菀,属金之药,入肺而降气,有助推阳明之气合而肃降之意。)
四之气,湿热交甚,加泽泻以逐湿,山栀以清湿中之热。(注:大暑至秋分前,客气少阴君火,主气太阴湿土,湿热相裹挟,人易病黄疸,跗肿,加山栀子、泽泻以清利湿热。)
(图片来自《道医修身学》公众号)
五气及终气,并从本方。(注:秋分至小雪前,客气为太阴湿土,主气阳明燥金,燥湿相胜,寒气及体。)
终之气,小雪至大寒前,客气少阳相火,主气太阳寒水。(客气与在泉的少阳相火叠加,火更甚,而太阳寒水又克火,人易病瘟疠。辛凉平其上,咸寒调其下,不要随意消减能克制火的咸寒之药。调治依照敷和汤原方即可。)
药味无多,丝丝入扣,世谓司天板方,不可为训,岂其然哉。
此乃巳亥十年,厥阴司天,少阳在泉,风燥火热之气见于气交,而民病焉,故宜以此方治之。”
(图片来自《道医修身学》公众号)
方中半夏促进太极阳化阴的枢转,可消火气,酸枣仁、五味子、诃子酸而养阴,能收敛风气,平制相火,避免风邪及相火太过。
干姜辛温,暖运脾土,炙甘草,甘而入脾土,可扶助脾土而避免被风木克伐。
枳实、陈皮理气以疏风,茯苓健脾渗湿,避免气机壅滞,或湿郁而热聚。
2025年患者中将较往年多一些虚烦不眠、皮肤瘙痒等虚风内生之象。
如上方解中所述,全方以补养肝血为主,即本方病理基础为肝血不足,又有虚风内生之象,综上所述,敷和汤所主治的病机为肝血不足、虚风内生。
资料来源:
1.《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》,作者熊春锦 中央编译出版出版 2016年
2.《中国八卦运气》 作者刘杰 青岛出版社出版 2013年
3.《运气学说六讲》作者任应秋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年
4.部分内容来自网络
温馨提示: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,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文中所提到中药材仅供参考,具体病情仍需专业中医辨证开方!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瑞和网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开户-证券公司配资-股票开户去哪里开户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